本地团队获2500万元资助 研究非吸烟者肺癌防治方案
16 Jul 2025 | Lianhe Zaobao

许爱棻36岁那年,在产后坐月子期间,被确诊患上第3B期肺癌。对从未吸过烟、也一向健康的她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从那一刻起,她便踏上与病魔缠斗的漫长旅程。

随着病情逐步发展,如今的她已是第四期癌症患者。她的经历,也正是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主导研究团队关注的对象——为没有吸烟的亚洲肺癌患者,寻找更合适的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

肺癌是全球头号杀手,占癌症死亡病例的约五分之一。多数病例确诊时已属晚期,增加治疗难度。在新加坡,约一半肺癌患者从未吸过烟,这一比率显著高于西方国家,也突显出亚洲人群肺癌的独特性。

为更深入了解亚洲患者的肺癌特征,并提高诊疗效果,国立癌症中心联合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癌症中心,启动“CLARION”项目,聚焦早期检测与个性化治疗。

这个项目获得全国医学研究理事会2500万元的资助,支持团队未来五年的肺癌研究,范围涵盖临床转化、新药开发、找出新型生物标志物,以及应对抗药性等多个层面。

国立癌症中心肺、头颈与泌尿生殖系统肿瘤内科部高级顾问医生陈劭文教授,星期二(7月15日)在媒体发布会上说,亚洲人群的非吸烟者肺癌比率显著上升,主要是因为吸烟引发的肺癌病例减少,以及环境污染等因素。

他说,约五六成的亚洲肺癌病例,都是非吸烟者,而亚洲人的基因突变率,也高于西方人。“研究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为亚洲人群制定专属的治疗策略。”

现年46岁的许爱棻,正是其中一个例子。她回忆,10年前在生下第二胎不久后,被诊断患上晚期肺癌。“起初得知自己患上肺癌时,我的世界真的塌了。”

她说,自己一直以来不是个容易生病的人,没有吸烟习惯,家中也没有肺癌病史。

这10年来,病魔反复来袭,癌细胞甚至扩散到脑部、脊椎和乳房。随着传统化疗逐渐失效,她最终决定参加国立癌症中心一款新药的临床试验。治疗后,她的病情明显好转,身体逐渐恢复,情绪和体能也有所改善。

尽管她仍属第四期患者,病情已趋稳定,脑部和脊椎的癌细胞也已消失。她将继续接受治疗,并努力维持正向心态,重新找回生活的希望与方向。

许爱棻的组织样本将用于CLARION研究,助力制定更有效的肺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