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肝癌治疗不能“一刀切” 针对肿瘤分子亚型制定疗法或疗效高
26 Jun 2024 | Lianhe Zaobao
肝细胞癌死亡率高,治疗效果也往往不如其他癌症,因为医生无法精准制定最有效的治疗方案。本地科研团队新发现,超过40%的肝肿瘤存有不同的分子亚型,若针对最具攻击性的亚型制定疗法,患者或能获得更理想的疗效。 

肝癌是本地男性的第三号杀手,女性的第五号杀手。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则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肝癌类型,也是在所有常见实体器官癌症中,唯一没有预测性生物标志(predictive biomarker)的癌症。 

亚洲人癌症病例 肝细胞癌死亡率最高 

这意味着医生无法根据标志物,为肝细胞癌症患者找出最见效的药物和疗法。在所有亚洲人的癌症病例中,肝细胞癌的死亡率也最高,达到92%。 

为了改善现状,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及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属下的新加坡基因组研究院的临床科学家和科研人员,展开一项名为“PLANet”的研究项目,分析了从123名肝细胞癌患者取得的629个肿瘤和非肿瘤组织样本。这些患者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 

新加坡中央医院与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外科与肿瘤外科系高级顾问周嘉豪教授受访时解释,在治疗大多数癌症患者时,医生通常只会进行一次活检,然后就根据活检信息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但肝癌情况特殊,单一次的活检无法准确揭示患者的病情。这也是肝癌在术后常常复发的原因。 

研究发现,有42%的肿瘤组织样本有超过一种分子亚型(molecular subtype),而当中最“糟糕”的亚型对患者影响最大,若能针对这些亚型制定治疗方案,患者或能获得更佳的疗效。 

周嘉豪解释:“根据现有做法,如果100名患者都只接受一次活检,而医生仅根据一次的活检结果进行治疗,那么42名患者的治疗效果将不理想。”也就是说,目前的做法无法充分体现肿瘤的复杂性,也阻碍医生对肿瘤的全面了解。 

他也说,之前普遍的想法是,不同肝肿瘤虽有所不同,但每个肿瘤中只会有一种分子亚型,而新研究则打破这个观念。“如果要想在未来改善肝癌的治疗效果,我们必须改变研究肝癌的方法,同时必须改变仅依赖单次活检来治疗肝癌的做法。” 

新研究将影响未来肝癌治疗走向 

周嘉豪强调,新研究将影响未来肝癌治疗的走向;制药公司能针对不同的亚型开发不同药物,医生和科研人员也能重新思考如何为患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 

这项研究上个月21日刊登于学术期刊《肝脏病杂志》(Journal of Hepatology),研究津贴由国立研究基金会提供。 PLANet项目现已进入第二阶段,有望在之后为肝癌的研究带来更多有价值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