锺惠善希望未来能为帮助培训更多临床研究协调员尽一分力,让更多人认识并加入这份行列。(萧紫薇摄)
得知自己患癌,有些人一时接受不了,情绪难免激动且暴躁。高级临床研究协调员锺惠善(37岁)这个时候跟病患讨论参与临床试验以尝试新治疗方式,还要照顾到他们的情绪。
锺惠善原本在实验室做癌症研究工作,几年后选择转当临床研究协调员,这样可以亲自陪伴和照料病患。看到病患接受新治疗后恢复健康,是锺惠善最大的满足感。
“癌症病患与他们的家人在治疗过程中非常艰辛,我们虽然很难设身处地完全了解他们的感受,但却能给予真诚的关怀。我所接触的每名病患都让我印象深刻,不断激励我做到最好。”
锺惠善在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担任临床研究协调员已有八年多,协助展开约20个癌症临床研究。她今年获颁第二届“临床研究协调员杰出贡献奖”中的最高荣誉“卓越贡献奖”,奖金3000元。
这项奖项由新加坡临床研究所颁发,旨在肯定协调员在医药临床研究方面扮演的重要角色,包括确保临床研究符合条例、设备齐全且病患安全,以及收集研究数据。
今年共有58名协调员获提名,除了一人获颁卓越奖,三人获得优异奖,各获现金1000元;五人则获颁入围奖。
新加坡临床研究所执行董事孙光伟医生也是新加坡临床研究与创新联盟(CRIS)首席执行官。他强调,临床研究协调员是本地临床研究领域的骨干。
“他们不仅推动临床研究,也是确保研究维持高素质的关键,帮助医生寻找方法给病患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身为研究对象与医生的沟通桥梁,锺惠善须随时待命,尤其当患者尝试新疗法时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或病情突变,她得马上联系医生讨论应对方式或调整治疗,以确保病患安全。
去年病毒阻断措施期间,许多病患减少到访医院的次数,锺惠善与团队通过视频通讯定期检查病患情况,也安排把药物送往病患家中,以确保他们能持续得到护理。
今年获颁优异奖的苏佳蕾11年前成为临床研究协调员,目前在邱德拔医院担任高级护理研究员已有六年半。
她回忆起近期结束的一项五年研究,其中一名参与者患有慢性疾病,因病情逐渐恶化,研究员这几年一直密切关注这名病患的病情,甚至帮他向医疗社工寻求经济资助。研究团队与病患和其家属从而建立了亲密关系。
病患离世后,儿子特地打电话通知研究团队,感谢他们一直给父亲提供的支持和帮助。
“一般人认为参加研究就好像当了‘白老鼠’。我希望公众能意识到这些研究和临床研究协调员的重要性,因为研究可让我们获取更多医疗知识,若有医疗突破也能惠及下一代。”
新加坡临床研究学院将在明年8月扩展旗下的培训项目,添加第三级课程,主要专注教导进行临床研究所需的高级技能及领导技能。
学院自三年前推出临床研究协调员基本培训项目,今年7月增加了二级培训项目。自2018年3月,已有超过200名公共医疗机构的临床研究协调员毕业于这两个项目。
Keep Healthy With
© 2025 SingHealth Group. All Rights Reserved.